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在中国画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活在现代,我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然而,通过学习和创作中国画,我逐渐理解了那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力量。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表面看似简单的花鸟鱼虫,其实蕴含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极致追求。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美的再现,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传达,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中国画的创作核心,于我而言就是“寻我”。只有不断寻找自己内心中所想所思并真诚地将这种感觉映射在画面上,才算走在了“寻我”的大道上。这不仅仅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秉承着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深邃。这种感觉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在现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社会表达方式。
在创作中,我将传统文人画折枝花卉与当代的居家生活相融合,用传统的笔墨技法表达现代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在创作中,尝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少许淡雅的色彩去营造出一种既让人感到真实平凡又有诗情画意的画面,让观者能够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触摸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宁静。
《午后》便是这个题材的尝试,描绘的是在家中下午茶时惬意悠闲的场景,通过格纹、花卉、复古器物,银壶、点心等物像搭建出画面中心,面向画外残缺、仿佛记忆中的椅子、亮着屏幕的平板电脑与躺在地上惬意慵懒玩耍毛线球的猫构成画面的故事情节,最后在周围环境的塑造上采用了微风轻拂的窗帘、置物架、挂画来烘托整体淡雅怀旧的氛围。在画面节奏的处理中,椅子、桌子、窗帘都有大的面,所以,为了区别笔墨节奏,选择了带有“曲线”的椅子来分割窗帘与桌面,通过在椅子扶手处加小格子,与背后窗帘和桌面格子纹拉开节奏。桌面上的不同物体通过不同笔墨造型与疏密关系来塑造,再通过桌布的格子纹来衔接,由于画眼处有相对密集的静物,前景地面采用画外投射而来的格状倒影入画,在丰富地面的同时,与其余部分拉开笔墨与明暗节奏,后景则使窗帘轻轻拂起来,起到聚拢、统一画面的作用,且自然合理地让整体画面具备现代构成感与大疏大密的张力。
这样的午后生活,平凡却又诗情画意,似一阵淡淡幽香,似有若无,氤氤流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