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微凉金秋中回首那记忆库中的每一个片段时,它们如同一个个萤火虫,在黑色背景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微光,而我的这幅创作,便是截取其中之一的灵感而诞生的。
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人,也都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年华。时光飞逝,当年华逐渐老去时,这便显得弥足珍贵。青春与少女,真挚与友情,印记在我的这一幅《爱的旋律》主情调中。我赋予作品一个开放式的畅想,因为每一位观众站在画面前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理解。她可以是邀请挚友参加她生日派对的一个画面定格,也可以是现代手工达人们在制作象征友情的高层大蛋糕,又可以是纪念毕业时季融合着努力与泪水的毕业庆典。但无论哪一种场景,都有着欢乐、感动与悠扬的旋律。她代表着纯真的友情,记录着深刻的姐妹情谊,带着些许憧憬与青涩,渗透了青春的生命力。少女们甜蜜可人的笑容中,也是作者本人对青春的回首与祝祷。
我从小就接触与学习中国画,在承接传统经典的同时我又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现代少女风格多变的服装也是我个人的一个作品特色与日常穿着特色,有刺绣着仙鹤的中式连衣裙,有精美蕾丝的百褶长礼服,有汉风项圈与荷花香包,有琉璃蝴蝶项链与虎头小包。她们身着白色小围裙,手持制作蛋糕的工具,精心点缀着一个个小细节。发型上则不拘泥于常态:水波纹小卷发显俏皮,羊毛卷长卷发更显优雅,而蓬松的小发辫则多一份的活泼。少女们性格各异,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小盲盒,供观众们解读。我希望自己的创作既有直白的一面,又有婉转的一面。在定格正稿前我也进行了多次修缮。现实主义绘画怎样能不显刻板又要自然而然地融合一些浪漫主义元素呢?其实,就是找到一种心灵的羁绊,一些能撼动自我灵魂、刻在记忆深处而难以忘怀的场景,或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憧憬。当我再次听到钢琴曲《爱的旋律》时,我就确定了要将乐器加入画面中,制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以音乐和画笔来传播情感。在少女们舒缓拨动琴弦的同时,爱的旋律缓缓渗出,爱的主题油然升起。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爱的滋养,我们会因一次次不同的爱而感动,爱是崇高而无私的。我希望能用作品和音乐来呼唤人们内心的感动,我的作品主题,便是“爱”。
在绘画创作形式上我用了多个手法:用工笔重彩的形式,让画面中的粉色少女和想表达的粉色且温馨的爱更立体;蛋糕营造出的一种虚幻的、流动式的奶油质感,呈现于观众面前;淡紫色窗幔则融合了传统中国画手法与岩彩手法,以体现出不一样的朦胧氛围感。人物发型上,我采用了不同于之前作品常规的写实细发丝,而是用块面式的手法表现发型艺术。画面中部分细节加了壁画手法,色调上以粉色与孔雀绿的碰撞拉开故事的序幕,在大面积的裙摆上,更有写意的流动性。许多表现形式是我个人的突破。对于不同材质的荷叶边,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希望能将中国画更现代、更新颖的一面带给观众,将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传递给大家。
本次作品我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爱的热情、爱的生命力。爱,是优美且治愈人心的,它能激起人们对生命中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我期望作品《爱的旋律》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抓住身边的爱,拾起自我初心,用小爱变成大爱,世间多一份爱,少一分孤独。你今日播种的一份小爱。或许就能成为来日的一份大爱!